宇宙中天体并不是严格的球状,是一个类球体,实际上这叫做马克劳林椭球,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,地球、太阳也是由于自身引力和自转产生的效应,最终形成的这样的形状。这一发现要归功于马克劳林。
最初,古希腊学者认为天体就是完美的球形,后来牛顿力学问世,颠覆了人们对以往物理学现象的认识,有不少人想要通过牛顿力学解答天体形状之谜,但没有得到预期的答案,马克劳林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。他推导出了一个公式,将地球的相关数据代入计算之后,可以得出地球的自转时间一周应该是27.5小时,虽然和现实有些出入,但也可以佐证地球实际上并非完美的球体,否则应该和计算结果相符。
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矮胖的椭球体,赤道要略宽一些,量级也更短,但用肉眼很难看出其中的差异。天体的形状和自转速度有关,如果天体的旋转速度加快,可能将不局限在椭球体的范围,甚至有可能变成环形。当然,这种假设只存在于理论阶段,到现在科学家都没有发现过环状的天体。
太阳系中的行星、矮行星以及一些行星的卫星都是球形,但是还有很多天体并不是球形,比如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,柯伊伯带、离散盘、奥尔特云等,其中有数以亿计的小行星,最大的可以达到数百公里,它们都不是球形,单纯从数量来看,宇宙中绝大多数的天体都不是球形。地球也不是完美的球形,赤道处的半径比极圈的半径大42.8公里,木星、土星还可以观测出是椭球形的,还有一颗距离地球139光年的水委一,它的赤道直径比极点直径大56%,简直是一个超巨型橄榄球。
-
宇宙中天体并不是严格的球状,是一个类球体,实际上这叫做马克劳林椭球,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,地球、太阳也是由于自身引力和自转产生的效应,最终形成的这样的形状。...
2024-03-18
-
宇宙这么大,为什么生命却如此稀有,实际上宇宙当中出现生命的概率却是非常的低,最主要的就是生存的环境。...
2024-03-18
-
月亮的周期运动对地球的生物、气候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,如果月亮消失之后,潮汐就会先消失,使海洋生物的规律发生变化。...
2024-03-18
-
在物理学上曾发生一次令人惊讶的“灵异事件”——“电子双缝干涉实验”。...
2024-03-18
-
一直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进行努力,直到现在为止预测地震仍然很难突破。...
2024-03-18
-
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·牛顿曾在17世纪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,将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运行的基本规则全部呈现出来,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产生引力,这种引力正是和他们的质量成为...
2024-03-18
-
根据科学家的探索,拥有重大的发现,在地球地壳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海洋。这个海洋并不是翼上的液态水体,而是存在地幔525~660公里深处非常特殊的岩石。...
2024-03-18
-
太阳突然消失的话人类多久才可以察觉,有两种观点,最常见的观点是需要8分钟,还有一种观点是大约10万年,人类才能察觉。...
2024-03-18
-
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,各自有各自的分工,右脑主要是拥有创造力和直觉。...
2024-03-18
-
在科学领域中,探索和发现一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。尽管对人类进化的观念通常停留在遥远的过去,但最新科学研究指出,人类仍在持续进化,且速度可能超乎想象。进化并未...
2024-03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