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他在淮海战役对蒋介石见死不救,至今死因成谜
在国民党内部有一位高级将领,他是国军的陆军一级上将,但=他虽然是一级上将,却和蒋介石一直都有很大的矛盾,看见蒋介石危险完全见死不救,等到晚年的时候,他也逃往台湾,但是在时候到现在也没有发现他的死因,这个人就是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。

白崇禧生于1893年,广西桂林人,他的祖上都是书香世家,他的父亲弃文从商,所以他们家的家境还算不错,小时候白憧憬特别聪明,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,等到他父亲死后,家道就开始中落,白崇禧就决定弃笔从戎,之后他考入了军校。

在辛亥革命的时候,白崇禧加入广西学生敢死队,作战的时候十分英勇,在北伐战争期间,白崇禧指挥着龙潭战役,把孙传芳的部队消灭了个干净,这次战斗是对白崇禧都非常重要意义的战斗,因为这次战斗之后,白崇禧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,也为他的转正埋下了伏笔。
到1930年的时候,白崇禧和李宗仁组织桂系军阀,联合冯玉祥阎锡山等等,发动了对蒋介石的战争,但是,却因为张学良的入关而导致战败,不过桂系的势力并没有什么削弱。在抗战的时候,白崇禧发表了通电要拥护蒋介石支持抗日,并且协助李宗仁一起指挥了台儿庄战役,我军得以取得巨大的胜利。

在解放战争的时候,白崇禧在国军内部被封为陆军一级上将,并且他还是国军的国防部部长,在这个时候,他可为已经位极人臣,但是蒋介石和白崇禧两人之间互相并不信任,在淮海战役的时候,刚开始本来让白崇禧去当剿匪总司令,白崇禧刚开始是满口答应了,但是在李宗仁商议之后,就突然变卦。两个人准备坐收渔翁之利,结果在淮海战役关键的时候,蒋介石调动白崇禧的部队,却被白崇禧拒绝了。

在1949年的时候,白崇禧还逼迫蒋介石下野,可见蒋介石对他也是恨之入骨,直到后来桂系部队被消灭干净的时候,白崇禧还是跟蒋介石去了台湾,等到了台湾之后,白崇禧就完全被卸了军权,蒋介石本来还想除掉白崇禧,但是李宗仁当时在美国,如果留下白崇禧的话,可以牵着李宗仁,在李宗仁1965年回到大陆的时候,白崇禧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,果然在1966年白崇禧在家中突然死亡,终年73岁。但是,白崇禧的死因到现在也不得而知,有人说是蒋介石毒死的,有人说白崇禧的心脏病突发,但至今依然是谜。
-
装死而死的概率大大高于拼命往前冲战死的概率,而且耻辱,如果被发现了可能还要连累族人,所以首排士兵宁愿往前冲也不愿意装死,分析如下。 前四种的前提都是先往前冲,最后一种是装死,比较一下肯定是装死的结果是最不…...
2019-10-27
-
之前笔者看到还有人说解放军会给女兵发放镜子,这是不正确的,发放镜子不仅会对解放军造成伤亡,对俘虏女兵也是会造成伤亡,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。 她们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,越军一向以残忍出名,这…...
2019-10-27
-
这尊马克思银质胸像,其来历和意义非同寻常:这尊银像,于19世纪由苏俄莫斯科流传到中国,它同中国共产党的兴衰起伏相依相存,风雨同舟。共产国际经过研究,接受了各国学员的意见,挑选了美工人员进行设计,又挑选了银…...
2019-10-27
-
“商人”——以有财有势成为第二号高危职业 难怪朱元璋那么讨厌商人,因为在跟他一起争夺天下的各路豪杰中,就有张士诚和方国珍是商人出身,张士诚是盐商,方国珍是海商。这二位都是明朝军镇的戍边士兵,两人的职业…...
2019-10-27
-
我们在看一件楷书的时候,我们没有见过哪件楷书作品是涂改过的,一般就是碑板上的,要摸就是摩崖、墓碑,很正规认真,一般来说,到了唐朝以后,楷书,就是正书,正儿八经的书法,代表正统,《祭侄稿》是草稿,包括草…...
2019-10-27
-
1992年10月23日至28日,明仁天皇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华,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访问过中国的日本天皇,也是首次访华的日本天皇。因为大闸蟹在上桌时,厨师就已经将蟹盖打开,所以明仁天皇在吃螃蟹时显得非常从容淡定…...
2019-10-27
-
在开谈女特工之前,西西不得不提军统谍王戴笠,由他选拔训练的女特工可谓特工里的王者了。 因为某些“你懂的”原因,戴笠在他的故乡浙江衢州开设过一个“女特工训练班”,用以秘密培训高素质的特工人员,对于这个培训班,…...
2019-10-27
-
短短一年八个月,这个坑就被填满了,可见木村兵太郎的累累罪行。 木村兵太郎输的憋屈,就又一次拿平民出气,他公然下令,要以士兵损失两倍的数量去屠杀百姓,这就是臭名昭著的“仰光大屠杀”,木村兵太郎也因此被称为“…...
2019-10-27
-
由于这套地下工事是一项隐秘工程,日本向世界公开宣布投降后,很多日军都回到了国内,而这套工事也就随之被遗弃。苏联军队接到消息后,立即对日军地下防线发起了进攻清扫战场,这时人们才发现,这个地下工事面积非常大,而且…...
2019-10-27
-
再者,护国战争后,蔡锷已是名满天下,就连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也要将其所编之《盾鼻集》送请其得意弟子蔡锷为之作序,那么,如果《总序》真是蔡锷为李根源所作,即便如曾文所言,1914年“在国内处于袁世凯高压统治下,无论…...
2019-10-27